按Enter到主內容區
:::
現在位置 首頁 > 認識潭子 > 觀光景點
  • 友善列印
  • 回上一頁

觀光景點

一、摘星山莊

市定古蹟,為十大民宅之一。

為臺灣十大民宅之首,由清昭勇將軍林其中於清同治十年(1871)起興建,至清光緒五年(1879)完工,有「有其中富,無其中厝;有其中厝,無其中富」之諺。其華麗建築更享有「無處不雕、無處不書、無處不畫」的美譽。

摘星山莊宅第名稱之來由,據說林其中的養父王成助早年在大陸福建一帶經營鏢局「摘星山莊」而富甲一方,林其中遷臺後,將臺灣的宅第取名為「摘星山莊」以示飲水思源,不忘根本,其歷史風貌與藝文素養,令參觀過的遊客感動不已。

 

二、潭雅神綠園道

   

緣起於民國87年廢止使用的國防部聯勤地區運輸用鐵路,是我國第三條利用廢棄軍用運輸鐵道闢建的自行車道,全長約14公里,沿線經潭子、豐原、大雅、神岡4區。

結合周邊資源及社區特色,將園道闢建成生活、休閒、田野、歷史及社區綠帶,創造出比一般公園更多樣化的功能,並與周邊人文資源整合,為中部地區深具觀光特色的自行車綠色走廊,是喧囂的城市,難得一見的沉靜樂土。

三、新田登山步道

新田登山步道為原臺中縣政府在潭子新田山區設置的登山步道,附近公共設施完善,從登山口進入步道可發現產業道路沿途遍植相思樹、綠竹與各式的闊葉林種,精緻質樸,很適合駐足觀賞;登山木棧的灌木、植被相當完整。登山步道的臺階共有1063階,順著山勢蜿蜒而建,置身其中,享受天然芬多精的洗禮,令人心曠神怡。

 

四、旱溪自行車道

自行車道沿旱溪東路設置,由於經過許多路口,因此設有自行車道專用之號誌燈,自行車道前半段部份路段則由橋下經過,沿途公共設施包括:休憩座椅、自行車架、導覽牌、護欄、里程標示、休憩節點、反光設施、路燈、自行車道專用號誌燈等;主要植栽包括:大花紫薇、臺灣欒樹、小葉欖仁、馬纓丹、七里香等。

五、潭水亭

潭水亭為清乾隆年間有民眾在葫蘆墩圳北屯支線河流下潭仔段(位於潭水亭大門前復興路下方),見有形似觀音像之漂流木,夜放毫光,乃拾起觀音像於潭邊以石頭堆砌一石厝予以供奉。因神蹟顯赫,信者眾多,至嘉慶6年(西元1801年)由信眾出資於原址建亭供人祭拜,道光四年(1824年)曾翻修,並於光緒四年(1878年)由林其中等人鳩資增建拜亭,此時「潭水亭」已具完整廟宇形態。

民國9年(1920年)原潭水亭因遭大水侵襲,致廟宇結構嚴重受損,最後由傅鍚祺等人協議遷址重建。適有林逢源捐地二分,同年於潭水亭觀音殿現址重建,至民國12年全部完工。

       

民國57年,因廟宇嚴重漏水,地方仕紳戴春波號召信徒集資重修,並取得善信吳得先生捐贈土地得以擴建,,到民國65年完成。此時潭水亭因香火鼎盛,已成潭子地區信仰中心,往來信徒絡繹不。民國90年由戴春波主委及委員會募款將潭水亭後方民宅買下,拆除原潭水亭後殿保留觀音殿,另增建大雄寶殿供奉釋迦佛祖及地藏王菩薩供眾膜拜。民國93年間,因廟宇受漏水所苦,委員會乃決議大肆修建,拆除原建物後殿,保留觀音殿另行起造,於民國96年完工,形成現今難得一建的「廟中廟」樣貌。

 

  • 市府分類: 休閒旅遊
  • 最後異動日期: 2019-07-17
  • 發布日期: 2019-05-24
  • 發布單位: 臺中市潭子區公所
  • 點閱次數: 5203